学校里几个平方米的空间能做什么?上海科技馆觉得,不如用来开个小型博物馆。
走进上海松江四中的教学楼,一眼便能看见大厅里的“一平米博物馆”。课间时分,学生们涌进这个小空间里,被古生物标本吸引。通过展板和标本,小小的空间精炼地澄清了一个常见误区——翼龙不是恐龙,始祖鸟也不是鸟。
自今年4月30日以来,“一平米博物馆”项目成功为松江区首批落地的14所中小学打造了涵盖生命演化、生物多样性、典型生态系统等为主题的展览14个,通过藏品展示、知识媒体、互动问答等多样展式形式,博物馆的藏品来到师生身边。据悉,一个展览将在校园内持续一个学期左右,而后这些展览会在学校之间进行轮转。
“一平米博物馆”让藏品“活”起来,也让学生对于科普的热情,对于自然世界的好奇活起来。微型展开办的同时,不少学生也参与到科普活动中来,小馆长、小讲解员、AI和手绘海报、标本制作等等。11月12日,一场“一平米博物馆”的特别活动在松江四中举行,14所学校带来了各自的学生制作的科普作品。
学生们制作的苔藓微景观
松江七中的学生们在泡沫板上做出了各自理解的属于一只沼虾的生态系统。松江七中的教导副主任张肖婷告诉记者,除了石头之外,大家会主动地去捡树枝、挖苔藓、采树叶,就为了让它显得更加逼真。张肖婷说,平时学生去博物馆的机会不多,但现在可以天天在学校里看到,对于科学素养的培养来说,这样的活动是很大的助力。
学生们制作的沼虾生态系统
数据显示,去年全国博物馆的参观人数突破12.4亿,为什么这么火爆?“博物馆是信息时代教育最好的回归,实物教育和博物学教育是培养孩子发现能力,形成科学兴趣最好的载体。”全国政协委员、上海科技馆馆长倪闽景说,上海自然博物馆拥有逾30万件藏品,其中常设展览仅约1万件,希望能够打开博物馆的库房,让珍贵的藏品和标本从博物馆走到青少年身边。
倪闽景表示,到明年暑假,计划能够推进“一平米博物馆”走进100所校园,并让展览流动起来,甚至可能在未来流动到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而与此同时,上海科技馆的展览同时也在进商圈、进社区,大方向就是把资源和活动送到孩子身边、市民身边。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资讯信息,所渉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消费。文章内容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站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成都,一个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益达,一个为了更好生活的“滚王”,...
如果说自驾游最重要的不是抵达,而是沿途的风景。看完全中国最难忘的...
,IT之家从传音控股官方获悉,5月24日,传音ISMARTU孟加...
全新换代的蔚来智能电动全能SUV——ES6于昨晚正式上市。201...
5月21日,“一汽丰田智能电混技术发布暨新卡罗拉上市发布会”在珠...
说到青岛这个城市,大家都能想到什么呢?是高峻挺拔的崂山?还是清爽...